Chào các bạn! Vì nhiều lý do từ nay Truyen2U chính thức đổi tên là Truyen247.Pro. Mong các bạn tiếp tục ủng hộ truy cập tên miền mới này nhé! Mãi yêu... ♥

【楼诚】夫妻

Tác giả : Akai

-----------

1.《故人》系列,一开始《故人》的外篇就是想通过楼诚视角写一些普通人的故事,《山与湖》写了姻缘,这篇是夫妻关系。

2.在我印象里,苏医生代号"蛇医",苏太太和他都是地下工作者。如果有错,那就算我的私设好了。OOC算我的,任何错误也算我的。

3.灵感来自于李冶《八至》。

——————————————————————

  「至亲至疏夫妻。」(注1)

  明诚下班后直奔苏医生的诊所去。

  他来得匆忙,进门就直入主题,问苏医生拿了一早在电话里说好的药,扔下一句"多谢苏医生,我还有事就先走了",火急火燎就推门踏入了寒气里,来去如风。

  苏医生一句"明先生如果头疼得厉害就要来看看,药不能多吃"被"啪嗒"一声撞上的门堵在了嘴边,他无奈地摇摇头,继续整理手中的病例。

  明诚最近忙得不行。作为明长官的管家、秘书、司机、副官,在阿香嫁人后,他又多兼了一项职务——明长官的生活助理,俗称,保姆。

  明楼从小是养尊处优惯了的,少爷脾气要说一点没有,那是不可能。然而他终究是体谅明诚的辛苦,现在只剩他俩相依为命,他也动过想要帮他分担琐事的念头。不过,也仅仅动了动念头。真让他做,决计没有玩儿眼镜片那么简单。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明秘书身上,纵使他堪称"全能",短短几天时间,也在公事、家事两种模式的不停切换中感觉有些心力交瘁。

  明诚从苏医生的诊所出来,马不停蹄就奔向百货商场,他还得准备晚上做饭的食材。

  苏医生经过商场门口,恰巧遇到明诚抱着几大包东西出来,他刚想上前去打个招呼,顺便秉持医者的本分再叮嘱几句。谁知,他刚踏出去一步,明诚就已经关上车门,扬长而去,压根儿就没注意到他。

  汽车尾气迅速被淹没在人潮里,晚上,他同苏太太说起这件事,哭笑不得。

  苏太太倒是了然,嗔怪似的白他一眼:"你不当家自然不知道事务繁琐。明家现在只剩他们两个人,家里没个主事的,他们平常在外面公事又忙,确实苦了他们。"

  苏医生连忙腆着笑脸:"是是是,我就知道我太太是最贤惠最能干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这句夸奖显得敷衍,但的确情真意切。苏医生与苏太太是革命伴侣,不论生活还是工作,都十分般配、契合。

  "上次你不是要给他们说亲吗?家里有个女主人也会好一些吧。"

  提及此事,苏太太不由得苦笑。

  "介绍好几个了,可他们一个都瞧不上。说什么,'志同道合才能走得长远',非要求个灵魂契合。"

  苏医生但笑不语。

  "我知道,他们是不想平白让人家女孩子跟着受苦,毕竟这条路不好走,万一哪天......女孩子可怎么活。但我们这条路上的女孩子哪里那么好找呢?"

  苏医生拍拍她的手,安慰道:"算了,各人自有命运。话说回来,要真找个合不来的,夫妻倒成了生疏的路人,那也不好。"

  见妻子仍然愁眉不展,苏医生凑到她耳边,一脸神秘兮兮:"我有个好主意,可以解决他们目前的麻烦。"

  第二天下班前,明诚接到了苏医生的电话。

  他一脸焦急赶到诊所,推开门,苏医生都没看清是谁,劈头盖脸的一句"到底什么事不肯在电话里说非要我跑一趟"就伴着门外的冷风一块儿扑到他身上。

  苏医生示意明诚坐下,明诚一拉椅子:"有事快说,我不好多留。"

  与他的着急忙慌相反,苏医生老神在在:"你家现在不是没个人看顾吗?我这里有个老太太,可以解决你们的问题。"

  这一出雪中送炭让明诚意想不到,他诧异了一瞬:"老太太?是什么人?"

  "是我这里一个病人的妻子,老两口还带着个小孙儿,没个生活来源,我想着让她去你家做工,一举两得。"

  听起来的确百利而无一害,不过,明诚不得不多留个心眼:"背景调查过吗?"

  苏医生了解他的顾虑,况且,他作为老同志,也不会把不清不楚的人往明家送。

  "调查过,没问题,李婶可以放心用。"

  傍晚,明诚领着李婶回到明家,明楼正从书房出来,听到声响,头也没抬:"阿诚啊,什么时候做饭?"

  李婶嗫嚅着,不知道如何称呼,明诚笑着替她介绍:"李婶,你直接叫'明先生'就好。"

  明楼这才发现家里多了个人,先打量一会儿这位不速之客,再将眼神往明诚身上挪,无声地询问。

  明诚指了厨房的位置:"李婶,你先去做饭吧。"

  他绕过茶几坐到一侧的沙发上,舒展着筋骨,颇有几分重担卸下的轻松感,连语气中都夹杂着欢快:"李婶是苏医生介绍到家里来做工的。背景苏医生调查过,我也再次确认了,没问题。"

  明楼知道,为了避免"孤狼"一事重演,明诚对这样的事从来不会马虎,他不必过多担心。

  "苏医生从哪里找来的人?"

  明诚闻言一顿,想起苏医生下午和他讲的往事。

  不过是乱世中毫不起眼的一个故事罢了。

  李婶是童养媳,没有名字,没有身份,不知亲生父母是谁。她没读过书,持家算不上好不好,李家那点小生意也轮不到她插手,好在她也将小家打理得不错,双亲过世后,她与丈夫生了独子,日子还算过得去。

  然而好景不长,战乱迭生,儿子接手了家里的生意后每况愈下,这时候,他娶了媳妇,商业联姻。本以为从此就能顺风顺水,谁知日本人占领了上海,一路扩张,周边城市的经济都受到不小打击,李家在这场灾难里一蹶不振。

  儿子、儿媳本就没什么感情,当利益的纽带断裂时,感情的联系就显得太过脆弱。儿媳扔下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跟娘家一起避难,断绝了与李家的关系。儿子南下寻找生意门路,路遇劫匪,失了性命。没过多久,李叔重病不起,让整个家庭的处境雪上加霜。

  "一家老小露宿街头,正好被苏医生遇到,见他们挺可怜,就把他们带回了诊所。"

  明诚最后总结了整个故事,替它添上不那么悲剧的结尾。

  一道轻柔的女声打断了两人相顾无言的沉默,将他们从某些难以名状的情绪里拉拽出来。

  "明先生,小明先生,可以吃饭了。"

  待两人落座,李婶踌躇地站在一旁,明楼瞥见,和声问:"有什么事吗?"

  李婶有些为难。

  她虽然从小也被当作半个下人对待,但毕竟是名义上的童养媳,不知道怎么做好下人的本分。尤其是明家看起来不像普通的小户人家,两位先生更是气度不凡,她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惹得主人不快,又将自己撵走。

  明楼见她一脸不知所措,大约明白了一些她的想法。

  "李婶,在明家不需要有那么多规矩,你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不相干的不用理会。"

  听他这么说,李婶稍稍自在了一些,她露出一个朴实的笑容,说:"老婆子不晓事,如果做错了什么,请两位先生不要怪罪。"

  她略微犹豫一瞬,面上带着点忧虑的愁容。明诚捕捉到这个细节,适时开口:"这里没什么事了,李婶就先回去吧,其他的就按我之前说的照做。"

  入夜,明诚照旧在明楼的书房与他议事。

  将近年关,新政府的工作开始繁忙起来,这段时间百事压身,饶是明诚都感觉到几分疲惫。

  明楼端起明诚之前送来的那杯温水喝了一口:"阿诚,这段时间,你辛苦了。"

  在新政府很多人眼里,明诚是工作狂,甚至就像一个工作机器,不知道是什么动力,可以支撑着他永不停歇的运作。他们似乎都忽略了,机器也会故障,机器也会有卡壳的时候。

  明楼自然不会知道旁人私下里对明诚的评价,但在他看来,明诚确实是他最最得力的战友,他的优秀让明楼可以放心大胆将任何事交给他。明楼几乎都要忘记,眼前这位无所不能的神兵,他也是肉体凡胎。

  明诚心念一动,连日的倦怠让这一句话驱散不少,他调整了一个更舒服的坐姿,说:"现在有了李婶,家里的事就不用操心了。"

  结束了工作状态,明楼自动切换了闲话家常的模式,这种模式下,他一向是温和、包容的。

  "李婶的事,你怎么安排的?"

  对于李婶的安排,明诚还没和他详细讲过,但他知道,明诚肯定有了万全的打算。

  明诚默了一瞬,思绪又回到诊所的那个病房。

  苏医生领着明诚去李叔的病房,老人当时正醒着,精神尚可,李婶抱着孙子,温声细语同他聊天。

  隔着一道门,两人的声音又小,聊天内容是什么,明诚不得而知。他看着门内温馨的画面,制止了苏医生推门的动作。

  两人绕到一旁的角落。

  "李叔这病能治好吗?"

  苏医生满面愁云,未言先叹:"晚了。"

  明诚便不再言语。

  李婶说要带李叔走时,苏医生格外诧异。他指了指明诚的方向:"我正要介绍呢,这位是明先生,想让你去他们家做工。"

  他以为李婶是担心医药费,又不肯平白接受诊所的免费治疗,害怕这样的恩惠自己无以为报。

  李婶摇摇头:"老头子的病治不好了,我不想他最后的日子过得痛苦,我知道,他也不想的。"

  说这话时,李婶是笑着的,仿佛她这简单的一句话,决定的不是一个人的生死,而是在实现一个愿望。

  苏医生不语,他明白李婶说的是事实。治疗过程太过痛苦,然而无休止的痛苦并不能延长多少寿命,不过是徒增痛苦罢了。

  一时间,屋内弥漫着压抑的氛围。

  李婶反而安慰两人:"我家老头子啊,从小就对我很好。我们从出生就在一起,他不嫌弃我,这些年都一起过来,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没有什么遗憾。我是懂他的,最后这段日子,就让他舒服地过吧。"

  说完,她又转向明诚:"明先生家的工我可以去做,只要用得上老婆子。"

  她如此坚持,旁人自然不能再多劝什么,苏医生只好说:"那等你找好了去处,再接李叔走吧。"

  "我跟李婶说好了,每天过来做饭、做家务就行,其他的都不用管。家里平时没人,也没别的事。"

  明楼点点头,并无异议,只追问一句:"怎么不让她们住到家里来?"

  以往阿香、桂姨是住在家里的,现在空置着那些屋子也是浪费。况且,住在家里更方便,明家又不是养不起一个卧病的老人与小孩儿。

  这个问题,明诚自然考虑过。

  他忆及李婶的回答:"我想跟老头子过过自己的日子,他肯定是希望我陪他的。"

  慈眉善目的老人连声道谢,可是婉拒的话却异常坚定,言语间的温柔溢出来,明诚从她的温柔中看到了她们这几十年的生活,虽有坎坷,但鹣鲽情深。

  "我明天让人在明公馆附近找一处好点的房子,李婶来去也方便。"

  明楼便不再多说,最后叮嘱他:"工钱多算一点,别苦了孩子,你有空也多去看看。"

  后一句倒是出乎明诚意料,他先是一怔,又立刻反应过来,心中暖意更甚。

  "明长官花我的钱是一点也不手软。"

  这句刻意的调侃引得明楼瞪他一眼,然而最终说出的话却也是刻意迎合着明诚的打趣:"你的工资也是我发的。都是明家的钱,分什么你我。再说,我平时有亏待过你吗?"

  明诚不再玩笑,收敛了不正经的表情,正色道:"我知道的,大哥。李婶很爱她的孙子,不会再有那样的事发生了。"

  明楼是心疼他的遭遇,害怕旧事重演,明诚又怎么会不懂呢。

  好在,李叔到底熬过了新年,来年开春后,他在繁花盛开的季节里闭上了眼。

  他走时,身旁有一生的挚爱。他的挚爱眉目含笑,一如当年的美好,所以,他走得很安详。

  明诚走进办公室时,明楼正在看76号新送来的报告。

  门开了,没听见敲门声,明楼便知道来人是谁。

  他头也没抬,问:"咱们这位行动处处长的夫人又怎么了?"

  76号这位行动处处长,那也是了不得。

  自从梁仲春被藤田芳政处决之后,这位就接任了行动处处长,一直到很久很久之后,76号不复存在,他都稳坐76号第一把交椅。

  要说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倒也不见得。胆小怕事又贪心不足,问他平生什么时候胆子最大,必然是伙同明诚搞起走私生意的时候。遇到其他事,他永远是躲在最后面的那一位。

  按理说,行动处应该行动迅捷,托这位处长的福,行动处的反应速度甚至不如情报处。奈何情报处可调动的人手毕竟有限,任何行动都绕不过他,这么一来,无形之中倒是给明楼与明诚省了不少事、帮了不少忙。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唯一看得过去的,就数他那张脸,因着这张脸,他讨了个老婆。而他岳丈,恰好还是个大人物,谁也不敢得罪,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也就保证了他赖在处长的位置上死活下不来。

  娇妻在侧,名利双收,听起来是人人艳羡的命运,不过个中辛酸也只有自己知道。这位"娇妻",脾气十分火爆,偏偏这位处长又不是个安分的,家里三天两头就要闹一出,逼得他无数次想要离家出走,却没那个胆儿。

  处长借着与明诚合伙搞生意的事,自认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也就拿他真当自己人,平时没少和他诉苦。

  这天,处长例行汇报完工作,也没急着走,见明诚一出来,立刻迎上去。

  明诚一瞅,处长哭丧着脸,瞬间明白了不是生意上的事。他早就习以为常,甚至没等人开口,就知道对方要说什么。

  果然。

  "阿诚啊,你来给我评评理,你说说这都是什么事儿。我昨天不过是去应酬,跟旁人多喝了几杯酒,不知怎么就沾上点香水味。哎哟回家就跟我闹啊,闹了半宿也不见消停,非让我交代是哪个狐狸精。

  "哪里有什么狐狸精?你也知道,工作嘛,逢场作戏少不了,她怎么就不能理解理解呢。男人在外面已经很累了,回家里还不得安宁,你说,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明诚对于他的这些苦水向来是左耳进右耳出,早练就一番关闭听觉的本领。

  等他终于口干舌燥,明诚根据过往经验,悠悠地问出了最管用的那句话:"那你想怎么办?"

  这一问,彻底戳中了处长的死穴。

  能怎么办?自己从她身上得了那么多好处,沾了那么多光,金钱地位皆因她而来,舍弃不得,只能忍忍,继续过下去呗。

  处长痛心疾首:"阿诚啊,你不懂我的苦。"

  "自讨苦吃。"明诚最后做总结陈词。

  明楼听完整个经过,对于这位处长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能把夫妻关系弄成这样,也是难得。

  他不由得想起早上出门前李婶跟他告假,说老头子昨夜故去,想将他好好安葬。

  世上有貌合神离的夫妻,自然也有琴瑟和鸣的夫妻。

  1964年,明楼出狱,曾去寻过李婶的孙子。

  这些年,李婶仍旧在明家做工。明台返沪后,也不曾让她离开。她唤明台"明三先生",就如当年一声声"明先生、小明先生"。

  她逝去那年,明楼尚在狱中。

  明楼寻到李家孙子时,他正在一家贸易公司任职。

  多年未见,两人也不怎么生疏,青年把明楼当作敬重的长辈。

  说起李婶,明楼不无感慨,遗憾未能送她一程。

  青年却笑:"不遗憾,奶奶终于能去陪爷爷啦。"

  语气宛如多年前那位老人。

  Fin.

————————————————————————

1.出自《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挺有哲理的一首诗,具体的含义可以搜索一下。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大概就是讲,夫妻关系可以很亲密,也可以很疏离,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不共戴天,而造成这样的根源是多种多样的。

作者本人没啥文化,也没有经历过这些事,对这首诗的理解很浅显,用在这里不一定合适,一切以标准解释为准哦。

因为这两天发生的一些事,再补充一句题外话:不要把别人的付出看作理所当然,任何关系的维护,都需要双方的付出,彼此尊重,彼此理解,才能走得长远。(没啥别的意思,能懂得自然懂,不懂就当我在胡言乱语了)

Bạn đang đọc truyện trên: Truyen247.Pro